電子報
電子報

教改之路






2018 年 6 月 21 日,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開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提出: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提升大學生的學業(yè)挑戰(zhàn)度,合理增加大學本科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擴大課程的可選擇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yè)志趣,真正把“水課”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zhàn)度的“金課”。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蓖瞥觥敖谈闹贰毕盗形恼拢荚诳偨Y建校以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等方面的經(jīng)驗, 分享廣大教師實施教育教學改革的成果和心得, 在全校范圍形成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和研究的良好氛圍。

 

我與教育改革共成長

陶 亮

陶亮,機械工程學院教師。主講《機械制造技術基礎》《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等課程,近兩年來主持校級教改課題1項, 參編教材1本, 發(fā)表中文核心論文4篇、EI 會議論文 1 篇、教改論文 1 篇。

時間猶如清風般從指間滑過,不知不覺中我已進入理工學院 5 年。剛參加工作時,我認為“上課”很簡單,只是“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后來我對這一職業(yè)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在自己的腦海中融入了一新的名詞——“課改”?;厥孜倚=逃母锫?,幾多感慨幾多快樂,幾年的教育改革實踐和探索,我的心靈接受著一次又一次的洗禮和磨練,盡情體驗著教育改革帶給我們的種種希望與激動, 給我留下了許多值得回味和深思的小插曲!

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轉(zhuǎn)變

記得剛踏入教師行列時,總覺得“上課很容易,老師講學生聽就行,一臺電腦、一個投影儀、一張嘴巴講到底就能上好課”。但是隨著新教改浪潮的襲來,我立即覺得自己原來對于教學理念的認識已經(jīng)不再適應新的教育了。新教改要求教師轉(zhuǎn)變教學思想、迅速進行角色的轉(zhuǎn)變,即由原來的知識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的組織、指導、合作者;學生也要從原來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成學習過程的主導者。

為了讓我校老師能夠迅速轉(zhuǎn)變角色,學校、學院組織了多次教學培訓,通過參加這些培訓,使我更進一步認識到:以往的課堂教學,教師基本都是按照自己的課程設計讓學生一步步地跟著學習,課堂就是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這樣就嚴重壓制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新的教學理念強調(diào)學生的學習以自主、合作、探究、討論為主,教師也就更多地成為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在課堂教學中,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學,更好地體現(xiàn)了這一課改理念。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困生,多提問這些學困生,給他們創(chuàng)造學習的機會,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授之與魚不如授之與漁”

我們在辦公室經(jīng)常聽到老師們這樣抱怨的話語: “這部分知識點這么簡單,學生老是搞不懂,我都不知道怎么教了?!逼鋵嵶钪匾膶W習莫過于方法的學習。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再精彩,學生沒能掌握方法,一切的教學都是白費的,即使短暫的學會也容易遺忘。因此搞好學習方法的指導, 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是有很大的好處的。要用最簡單的、貼近生活的例子,將深奧、枯燥的專業(yè)知識講透,讓學生能夠更容易地理解、掌握。

收獲教育改革的碩果

近幾年,隨著教育的改革,學校在教學設施的配備上加大投入,實現(xiàn)了每個教室都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的目標。學生通過多媒體開拓了視野,學習興趣有了明顯的變化,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都在提高;學生通過自主、合作、討論,再通過以學定教、以考定學的教學理念,學得快而且透——這都取決于教育改革的研究成果。學生在完成自己計劃內(nèi)的學習后,便會找出更多的課外知識、練習題等之類的進行補充學習,這樣學生學習的知識面更寬了。

教育改革給我的啟發(fā)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 而是點燃一把火。 教學改革,使我明白了兩點:把學生教會不如讓學生學會;教給學生知識不如教給學生方法和能力。教學本身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往往再怎么完美的一節(jié)課也會有一點點的瑕疵,在我的課堂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學生自主學習時有個別學生不夠自覺,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有待改正,學生的學習問題各不相同,在指導時有點力不從心。但我相信,這些問題在今后的改革中會逐一解決。知識改變命運,教育引領未來,教育的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只有在不斷的改革中才能適應社會的不斷進步,個體學習是課堂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里程碑,它將書寫教育的新篇章,我很慶幸,我走在教育改革的路上,這條路雖然沒有盡頭,但我更加慶幸的是我與教育改革共成長 ......

 

在實踐中摸索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

單李欣

單李欣,大學外語教學部教師。主要學術成果:在國內(nèi)相關省級以上學術期刊上發(fā)表論文《<螺絲在擰緊>中的人物原型》《家庭女教師的心理結構分析——失敗的個性化》,參編《大學英語快速閱讀》(外文出版社出版)應用型教材。

自從踏入教師隊伍以來,我一直擔任著大學英語的教學工作。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索與思考,收獲了一點點心得,借此機會就個人教學改革實踐探索進行一番梳理。

近年來,有關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方向的討論基本上是圍繞大學英語課程應該以通用英語還是專門用途英語為主要發(fā)展方向展開的。《課程要求》確定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是 : “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7: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14 年工作要點》中明確指出" 積極穩(wěn)妥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頒布實施《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指導意見》,研究制定《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此后經(jīng)過專家組兩年的研究討論后頒布了最新的教學指南。

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大學英語課程是以基礎英語學習為導向的。我校作為一所省屬本科理工類高校,本省生源多,外省學生招收較少,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普遍處于中等水平階段,這就給我校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如何在保證提高學生英語整體水平的同時,兼顧到少數(shù)有特殊需求的學生呢?結合我校學生實際,大學英語教學怎么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呢……

一系列問題的拋出, 讓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2014 年起,我校大力推進混合教學模式改革,倡導老師們結合翻轉(zhuǎn)課堂、OBE 等教育模式進行教改。從那時起, 我就開始查閱資料, 嘗試在課堂上進行初步的改革,將 OBE 教育理念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相結合,設定了以成果為導向,從結果入手反向指導教學過程設計的教學方案。

針對我校理工類院校的學科專業(yè)實際,在課堂設計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到學生的基礎,還要考慮到他們今后的發(fā)展目標和所學專業(yè)的不同,于是我在教學中采取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過程設計,利用清華在線學習平臺,結合大外部語音室的視聽說平臺,以及“微課”等現(xiàn)代技術手段,不斷創(chuàng)新,讓這些平臺更好的服務于學生的學習。

課前準備階段,在課前設計上結合理工類學生的基本情況設定學習成果目標。 針對理工類院校大學生而言,大學英語課程的學習目標不僅有基礎性還要有專業(yè)性,方便學生在完成基礎學習后可以具備一定閱讀本專業(yè)英文文獻的能力。

在教學活動實施階段, 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學習平臺和 “微課”作用。大外部每年都會針對當年的課程提前做好相關微課視頻并上傳網(wǎng)絡平臺,供學生課前學習和課后復習。

課后評估階段,從作業(yè)、考試、學習小結等入手,采取積極的創(chuàng)新評價,而不是采用傳統(tǒng)的一張卷子定成績的模式。 我在檢測階段設計了分組英語視頻拍攝活動、個人匯報、團隊協(xié)作匯報等各種模式,涉及口語、發(fā)音以及英語基礎。

2016-2017 學年第二學期,在大外部教研室的鼓勵下,我申請了《大學英語 2》試點課程的混合教學模式改革,并向?qū)W校的專家領導們匯報了混合教學模式改革的設計和方案,很榮幸獲得了當學期三倍課酬的獎勵。

2018 年以來,“雨課堂”又走進了我們的校園生活。我對“雨課堂”教學系統(tǒng)的應用還處于初期的摸索階段, 但我相信,任何一個學習平臺都有其很好的輔助作用,尤其是在翻轉(zhuǎn)課堂的設計中,更可發(fā)揮其積極作用。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本學期,我將繼續(xù)摸索 “雨課堂” , 進一步探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之路。

 

讓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推進我的教改之路

魯海梅

魯海梅,土木工程學院老師。

2013 年,我從貴州大學調(diào)入新成立的貴州理工學院,開始了貴州理工學院的教學之旅。對于新成立的貴州理工學院,由于起點高,所以,非常重視教學工作。自2013年起, 教務處就要求專職教師嘗試各種教學改革,作為一名土木工程專業(yè)教學多年的老教師,以我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也非常想通過教學改革,尋找對填鴨式課堂的突破口,使得學生能在大學二年級開始,就能通過課堂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加學習積極性,增加專業(yè)素養(yǎng)。因此,特申請房屋建筑學課程進行教學改革,以 CDIO模式,滲透至教學過程,讓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推進我的教改之路。

教改之初,我對課程現(xiàn)狀進行了充分分析,《房屋建筑學》課程是所有土木類學生學習建筑制圖、建筑材料后必修的土木類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通過房屋建筑學所授內(nèi)容,使學生鞏固所學建筑制圖、建筑材料的相關內(nèi)容,掌握房屋建筑的基本設計原理和構造方式并為后續(xù)專業(yè)課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房屋建筑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程。通常普通本科培養(yǎng)方案中該門課程學時為 108 學時,全部為理論教學學時。由于大部分教材既無配套習題更沒有動手能力培養(yǎng)方案,使得本門課程幾乎處于僅有教師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學生根本沒有動手能力的鍛煉。這一現(xiàn)象直接影響學生課程設計的質(zhì)量和畢業(yè)設計質(zhì)量,更進一步的影響是學生的就業(yè)能力。

因此, 我以同濟大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東南大學、重慶大學合編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出版的 《房屋建筑學》第四版教材作為藍本, 選取部分教學內(nèi)容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由于房屋建筑學分為設計部分和構造部分,因此,教改也是按照設計部分和構造部分進行設計。

設計部分,從《建筑空間構成及組合》開始,設計了 4 個教改項目:1、 教師指導采集 1~2 家房開公司售房方案圖,并繪制住宅平面圖;2、教師指導調(diào)查建筑裝修材料的品種及價格,收集樣品.繪制住宅剖面圖;3、教師指導調(diào)查廚房, 廁所內(nèi)常用衛(wèi)生潔具, 用品等的式樣,尺寸,價格等.繪制立面圖;4、教師指導調(diào)查家具市場常用家具尺寸,繪制住宅家具布置圖。

構造部分也設計了 4 個教改項目,根據(jù)構造內(nèi)容,設計選定工地操作磚墻砌筑方式,選定工地操作粉刷操作方式,選定工地指導下制作樓梯模型形式,選定工地現(xiàn)場指導施工防水節(jié)點。

通過項目 1、2、3、4 的實施,學生首先明白房屋建筑學民用建筑部分中建筑設計部分的重要性,特別是在確定設計尺寸時,一定是先滿足人體自身尺寸和家具設備尺寸,其次是滿足交通聯(lián)系部分的要求。通過市場房開商方案的收集,使學生盡快了解目前市場上流行的設計手法,通過教師組織收集的方案對比,讓學生知識架構盡快與市場需求接軌,通過實施,增加了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項目 5、6、7、8 的實施,使學生明白除了建筑設計,合理正確的建筑構造是保證建筑質(zhì)量的重要前提。通過實操,使學生對本行業(yè)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和理解。學生進入每個工地,首先是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其次是經(jīng)驗豐富的工程師對每個工序的實操進行分解講解,在實操過程中,學生通過辛苦付出,獲得了成就感和自豪感,達到了訓練目的。

通過教改讓教師和學生獲得自信,通過教改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通過教改更能讓學生在學業(yè)和就業(yè)上受益,因此,推行教改勢在必行,我的教改之路也會越走越開闊。要掙開各種舊思想、舊觀念的捆綁與束縛從思想的桎梏、樊籬中解脫出來,解放自己的思想;需要把先進的教學思想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使自己的教學既符合教學規(guī)律, 又充滿個性魅力 ; 既迎合教學潮流,又顯得與眾不同。

 

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成為思想的先行者

景湘李

景湘李,理學院理學院教師。2013 年獲得貴州理工學院年度教學優(yōu)秀獎 “一等獎” 、 “貴州理工學院優(yōu)秀教師”稱號。2016 年獲得貴州理工學院教師課堂教學競賽一等獎及第二屆全國高校數(shù)學微課程教學設計競賽貴州賽區(qū)優(yōu)秀獎。

“生命之所以寶貴,是因為它最終要面對死亡;思想之所以寶貴,是因為它可以讓生命永恒。”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成為思想的先行者。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教學思想來自教育實踐,來自我們對教育的感悟、理解和創(chuàng)造。

2013 年,我有幸來到貴州理工學院,成為一名大學數(shù)學教師?!吧虾妹恳惶脭?shù)學課,教好每一名學生”成為當時心中唯一的信念。承受著數(shù)學教學壓力大、教學任務雜 、學生過于調(diào)皮、數(shù)學基礎薄弱等等這樣或那樣的困惑,我們?nèi)匀蝗諒鸵蝗盏膫湔n、寫教案、批作業(yè)、抓練習、嚴紀律,目的就是為了讓同學們學好數(shù)學,順利拿到他們想要的成績。幾年過去,也許只有職業(yè)沒有變,但彼此之間還是有所不同:在教書育人方面,有的人摸到了一些合理有效的門道,改變了教學思想;有的人一直走著老路,既不會有鮮明的教學特色也不會有耀眼的個性光環(huán)。或人云亦云,或鸚鵡學舌,或照搬照抄,功過是非很少與之沾邊,平淡無奇經(jīng)常與之為伴。作為年輕教師,是不能沒有思想,不能沒有追求的,我們個人最充足的本錢是時間和精力。

2017 年,理學院順利招收應用統(tǒng)計學專業(yè)第一批學生。在院領導的安排和支持下,應用統(tǒng)計學教研室決定讓我承擔 17 級統(tǒng)計學專業(yè)四個班的《統(tǒng)計學導論》的教學任務。結合教學實際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我毅然改變教學思路,探索結合 OBE 理念的統(tǒng)計專業(yè)導論課程教學改革。

很慶幸,在學校提出如 OBE、雨課堂等一系列教學改革舉措之時,我選擇了教研教改之路。

課程改革的巨浪打破了昔日的平靜, 新的教育理念、教材、教法如一場風雨呼嘯而至,它帶來的是思想的交融與碰撞,新舊方法的取舍與抉擇。新的時代,我們更加需要掙開各種舊思想、舊觀念的捆綁與束縛從思想的桎梏、樊籬中解脫出來,解放自己的思想;需要把先進的教學思想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使自己的教學既符合教學規(guī)律,又充滿個性魅力;既迎合教學潮流,又顯得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