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的味道
掐指一算,我與校報也共同走過了兩年的風風雨雨,驀然回首,塵封的記憶點點打開,走過的路碩果滿滿,未來的道路依舊充滿希望,竟是在這樣的不知不覺中,習慣了校報的氣息,戀上了校報的味道。
我與校報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是在2008年9月,我的大學剛剛開始的那個年頭。軍訓里,離家求學的我也會偶爾感覺孤單,我們的娛樂項目自然也就單調(diào)一些,一天晚上軍訓過后回到宿舍,發(fā)現(xiàn)不知誰把一張報紙放在我的書桌上,輕輕拿起打開一看“安徽醫(yī)大報”幾個火紅的大字映入眼簾,4開的報紙看起來內(nèi)容很充實,我就讀下去了。安醫(yī)校園里的最新資訊,全部盡收眼底,尤其是當時專門為大學新生開辟的一個版塊———新生入學指南,詳細的說明了咱們學校的教室布置,食堂地點,甚至連澡房的開門時間都詳細準確的刊登出來。四版的文章更是引人入勝,文字的點滴中透露出安醫(yī)大學子的理想情懷,婉約細膩中感受到了對生活的熱愛。讀完之后,我知道了,大學,我將不再寂寞,因為有我的愛好將陪我度過這幾年的生活。
戀上校報的親切感很長一段時間,對于校報,我純粹是一個貪婪的索取者,它豐富了我的生活,通過校報,使我更加喜歡上了這座人文氣息厚重的校園,不知不覺間,仿佛校園里那些看似尋常冰涼的山石、樹木、樓房、池水似乎都有了些靈氣。
大一的我加入了學生會通訊部,每次校園里有一些活動,自己總會去寫一些通訊報道,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四百字,但在當時的我看來卻是困難重重,不知怎么寫時,校報也成為我的“技術(shù)指導”。后來在我們部長的鼓勵下,我鼓起勇氣向校報投了校內(nèi)簡訊,在不斷的修改后,我的文字終于第一次變成鉛字,還記得當時惠老師笑著說:“小丫頭,挺不錯的,下次接著來啊”,那時老師的教誨和點評自己現(xiàn)在依然牢記心中。也正是因為老師的鼓勵和教誨,一直讓我在這個廣闊的舞臺上不斷地去豐盈自己,提升自己。
戀上校報的文學味踏進校報編輯部第一個感受到的就是她那濃厚的文化氣息。外間的屋子總是堆滿了各種文學書、各個學校的報紙、各種雜志,陽光透過窗外的植物的葉子在辦公室里投下斑駁的影子,不大不小的兩間工作室似乎總能聞到一股淡淡的書香。成為學生記者后,每次來到辦公室,我總是情不自禁的捧起一本書細細研讀。
校報的老師在里間的工作室,每次有學生來投稿,她們總是細心的指導,輕柔的語調(diào)也讓人倍感溫暖。
戀上校報家的味道校報像一個團結(jié)向上的大家庭,有誨人不倦的老師,有志趣相投的伙伴,還有燃燒不完的熱情和辛苦過后的甘甜。
兩年前,我加入校報這個團隊,在新聞采寫、報紙編輯的歷練過程中,和校報里的所有伙伴們逐漸熟悉,進入到學生記者這個角色當中去,采訪、寫稿、改稿、校對、分發(fā)報紙……作為一個非新聞專業(yè)的學生,剛進入校報時感到緊張和彷徨,面對陌生的一切,不知道該怎么去采訪,怎么去寫報道。但我并沒有因此退縮,我在書本和網(wǎng)絡上學習新聞知識,琢磨別人怎么寫怎么訪。到現(xiàn)在和校報的其他記者一起學習相互鼓勵,就像兄弟姐妹一樣,就像家一樣。
記得第一次采訪,沒有任何采訪經(jīng)驗的我情急之下?lián)芡艘粋€學長的電話,學長特地找了一個晚上的時間,詳細的向我傳授了一些采訪經(jīng)驗和寫作技巧,最后還鼓勵我不要害怕努力做到最好。還記得當時和肖飛學長一起采訪58屆校友,他有時還從南校區(qū)趕來,我們一起修改,商討思路,忙碌了幾個晚上,雖然艱辛但很充實。
戀上校報的專業(yè)氣息很多茶,只有自己喝了才知道其中的滋味;很多工作,只有自己參與了才明白其中的酸甜。從一名普通的學生到校報記者,校報在穩(wěn)步發(fā)展的同時,也見證了我一步步前進的點點滴滴。
校報編輯部也是一個很嚴格的地方。記得有一次采訪安醫(yī)附院的一位主任,當時我們的采訪稿整整被退回了4次!從更改行文思路到改變文章主題,從一次采訪到回訪,一次一次,老師說的意見我們立刻回去修改,縱使為修改稿件熬過幾個通宵,直到文章通過了,但看到散發(fā)著墨香的文字呈現(xiàn)眼前,所有的疲憊,所有的辛苦都立刻煙消云散了,我們又激情滿懷地上路了……我們一路追趕,一直到我們從學長學姐手里接過接力棒,遞給下一屆自信滿滿的新記者。現(xiàn)在我也成了一名“老記者”,也開始像模像樣地帶新記者寫稿。在他們那雀躍的表情里,我看到了當初的自己,青澀、執(zhí)著卻又豪氣沖天。初寫稿件時的酸甜苦辣,我與我的學長學姐共同經(jīng)歷過,而現(xiàn)在,我也更愿意跟新學生記者一起,把屬于校報學生記者的傳統(tǒng)傳遞下去。
回首時,校報在我的記憶里,留下了深深的印痕,身上也已有了校報的味道,現(xiàn)在,文字于我,已仿佛是一種生命的需求,如水如氧,它讓我感到心靈充實豐盈。這是我的財富,我將會好好珍藏。
?。▽W生記者 吳瑕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