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家業(yè)難兼得 忠孝未兩全———校直 “五好”干部萬本仁專訪



萬本仁接受本報學生記者采訪


  “五好”干部表彰會上的一席發(fā)言,牽出了一個人鮮為人知的真實故事;真情交流的一次采訪,記載著一個人五味雜陳的生活體驗;一張笑與淚交替浸染的臉龐,訴說著艱辛坎坷的心路歷程,傳遞出忠于黨、忠于組織的人生信條。這個人就是“五好”干部代表、學校離退處處長———萬本仁。
  從一個部隊轉業(yè)的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到如今白發(fā)悄生的老領導。14年來,他在離退休崗位上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工作,為全校離退休老同志們奔波著,忙碌著。是什么使他保持著始終不減的熱忱和干勁呢?從與萬本仁同志的交談中的一句樸實的話語,我們得到了答案。那就是———為奉獻的人奉獻是我最大的幸福。心無旁騖———家業(yè)難兼得,忠孝未兩全萬本仁出生于重慶墊江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76年3月參軍,78年10月入黨。在部隊軍營,他因表現(xiàn)突出在同批戰(zhàn)士中第一個入黨,第一個提干,在不到3年的時間內,已升至32級軍干部,之后又在石家莊陸軍學院進修政治學專業(yè)。從86年轉業(yè)到飛行學院以來,無論是在食堂當管理員還是在飛行大隊擔任指導員,他始終任勞任怨、兢兢業(yè)業(yè)。特別是在離退休處工作的14年里,他一心撲在老干部工作上。從老干部個個不認識到人人了如指掌,從認真學習文件、政策到熟練掌握、解答并與有關部門協(xié)調落實,他在工作中積極探索老同志工作的特點、規(guī)律,總結經驗,提出離退休干部工作要做到“三到位”、“四勤”、“五堅持”、“六必談,六必訪”、“七個不準”等制度。
  對于家庭,萬本仁飽含太多的歉意。兒子從上小學到研究生畢業(yè),他幾乎沒怎么操過心,就連兒子高考填報志愿的家長會也因突發(fā)公務沒來得及趕上。愛人趙老師也是一名轉業(yè)軍人,在校醫(yī)院工作,幾十年了,她不僅從無一句怨言,更是時時刻刻關心、支持他,并且默默承擔起繁重的家庭壓力。趙老師身體不太好,每隔一段時間,要去華西醫(yī)院看病,他因工作繁忙很少陪同。
  對于愛人和兒子,也許還有補償?shù)臋C會,但對于父母,萬本仁卻留下了一世的遺憾———父母雙親臨終時,他都因為公務抽不開身,沒能陪在身邊。
  父親去世后,等他到趕回老家時,面前唯留一堆新鮮的黃土。母親走時,萬本仁沒能和母親說上最后一句話,見上最后一面。
  說到內心深處的“傷疤”,錚錚男兒眼里貯滿了愧疚的淚水。他說,在他執(zhí)意之下,親人們打開已經下葬的母親的棺材,他才得以見上母親的“最后一面”。那一刻,母親熟悉慈愛的面孔怎么都看不夠……“父母合眼前都沒能送走他們,我沒盡到孝道……”萬本仁哽咽地說。
  從事老干部工作的14年間,萬本仁寫滿了20個經驗記錄本,發(fā)表了18篇論文,多次在民航和四川省高校老干部工作會上介紹經驗。2009年他被四川省教工委評為四川普通高校老干部工作“先進個人”,他所帶領的離退休處5次獲得民航局、四川省教工委授予的“先進集體”。老年體協(xié)連續(xù)16年被成都市老年體協(xié)評為“先進集體”,有近40人獲各類“先進個人”。
  生死囑托———那是最鄭重的信任如今,飛行學院離退休人員已達1000余人,許多老同志都是老革命前輩,萬本仁像兒女一樣無微不至地關心著他們的衣食住行。
  萬本仁滿腦子都是老干部的事:誰生日大壽要祝賀、誰生病住院了、病情好轉了沒有、誰的子女不在身邊、哪幾家又發(fā)生了鄰里矛盾、陪老同志們去哪里玩,怎樣玩得好?……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老同志來了,主動問候、倒水、搬凳子;老同志生病住院,隔三岔五去看望;逢年過節(jié)和離退休處的工作人員把慰問信、慰問品送到老同志家中;組織老同志外出參加學習時,主動為他們提行李,上下車攙扶;老干部到外地療養(yǎng)時,每天晚上和醫(yī)生一起到房間看望送藥;老同志家里發(fā)生了鬧心事,就陪著他們談心,不怕嘮叨,不厭其煩地耐心勸導;老同志去世了,無論節(jié)假日總是在第一時間趕到醫(yī)院或家中,將遺體送往殯儀館,只要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總是盡量尊重家屬的意見,盡可能滿足家屬的要求。14年里,他組織學習上百場,外出活動行程40多萬公里,近20萬人次,無一起事故,次次平平安安,個個高高興興,人人滿意而歸,也安詳?shù)厮妥吡私?0位老同志。
  一位老同志因病長期臥床治療,生了褥瘡,去世時,全身皮膚已經嚴重潰爛。萬本仁夜里十一點趕到醫(yī)院后,二話沒說便小心翼翼地給老同志擦洗身體,血水和膿液浸滿了雙手。在給老同志換上了臨行前的新衣后,他又馬不停蹄地把遺體送往殯儀館,回到家已是深夜三點多了,第二天他一早起來布置告別廳和發(fā)布訃告,第三天組織遺體告別儀式,從火化、骨灰安葬到遺屬慰問等后事處理他都親力親為。
  2008年“5.12”地震發(fā)生時,萬本仁沉著冷靜,和離退處工作人員一起,帶領或攙扶近百名正在活動中心搞活動老同志撤離到安全地帶。地震余波未盡,他第一時間趕到家屬院將老同志安頓在指定地點,每天晚上組織工作人員到各點檢查看望,白天幫助搭建帳篷、搬運被褥、鋪床安燈。
  每年的重陽節(jié)聯(lián)歡會,老同志們都自己花錢,自編、自導、自演文藝節(jié)目,不讓離退休處掏一分錢,而每年的這一天,也是他最開心的一天?!翱粗麄兡艹脛?、跳得動、吃得動,我就放心了。”回憶起重陽節(jié)聯(lián)歡、春節(jié)團拜會,他動情地說道。
  當記者問及近年來最感動他的一件事是什么,萬本仁沉吟片刻,問答說,是一位老同志生前把遺囑親手托付給他。
  “那是一份最鄭重的信任?!比f本仁說。
  是啊,還有什么比生死囑托更沉甸甸的信任呢!心懷大“家”———?!扒f”平安,促和諧飛院校黨委書記朱勇曾指出,“老干部工作不是中心,但影響中心;不是大局,但影響大局。”“學校各部門要?!f’平安———‘千’就是一千多老干部、老職工,‘萬’就是一萬多飛院學生?!?br>  萬本仁深深懂得老干部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和資源,對學校的建設和祖國民航教育事業(y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提及退休后的姚書記和方元靈為學校50周年校慶和基礎建設出謀劃策、不計一份報酬時感觸頗多,他更從老同志的身上汲取前進的動力。
  “不讓老同志給領導打一個電話,寫一封信。”談到搞好老同志工作的重要意義時,他斬釘截鐵地說,“他們滿意了,校領導才能全心全意搞好教學,管理工作,學校才能更好,更和諧?!?br>  盡管工作中少有笑聲、掌聲、碰酒聲,更多的是哭聲、叫聲、哀樂聲,但他聽到遺屬們一聲聲謝謝,就知足了。
  一位退休老干部這樣對他說:“離退休處是個無職、無權、無錢、無物的“四無”單位,你們干得這樣好,我們很滿意?!毙南蛭磥怼酂崛即髳郏鄿嘏H情“我能走到這一步,靠黨,靠組織。”他時刻不忘黨的恩情,把今天的成績歸功于黨組織的關懷和指導。雖然已經五十多歲了,他還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今天正在搞釣魚,還有舞蹈,出游等計劃。今年的春節(jié)團拜會也在組織了?!闭劦焦ぷ?,萬本仁毫不含糊?!半m然只有四年就要退休了,但我還是要在離退休工作崗位上認認真真地干下去。”14年的時間,他已經深深愛上了這個崗位。
  長期的工作慣性使得他毫無領導的架子,和我們嘮起了家常。這幾年,他每年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回趟老家,掃一掃父母的墳墓,看看老家的兄弟姐妹和親戚朋友;每天晚上,陪著妻子在校園內散步,給兒子發(fā)一條平安短信。至于退休后的生活,他還沒有計劃,但他說一定要把虧欠的時間還給妻子和兒子,以彌補原來未能盡到的責任和埋藏于心的遺憾。他感謝自力更生、不靠父親的兒子和永遠支持他的善良、賢惠的妻子,感謝部隊領導的培養(yǎng),感謝校黨委的關心,感謝兄弟單位的支持,感謝和他朝夕相處的團隊……采訪完了已是傍晚時分,萬本仁處長送《院報》劉蓉主編和學生記者一行三人下樓,途徑老年活動中心時,看見一群退休老職工在其樂融融地排練舞蹈享受晚年生活時,他的臉上綻放出了舒心的笑容,而這笑容在滿天絢麗晚霞的映襯下,紅得似火,艷得如花……“五好”干部代表、學校離退休處處長萬本仁把歲月奉獻給全校老同志的故事,在飛行學院這片藍天育才的沃土上,在過去14個年頭的日日夜夜里平靜地重復著,仿佛悠遠飄蕩著的那首我們最熟悉的歌曲———“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這歌聲,是對他用真情、真心、真愛服務老干部、老職工的深情傳唱,更是對生命理想和人間大愛的時代禮贊。
□胡博 邢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