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研制生命必需的第六要素本報記者 馮林

    甲殼素產品是現(xiàn)代科學、工業(yè)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糖產業(yè)之一,也是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教授杜予民的代表性“作品”。從1992年成立武漢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研究所并擔任所長以來,杜予民的研究基地已占領我國甲殼素研究的前沿。
    千湖之省湖北盛產蝦、蟹等甲殼類動物,人們食用后丟棄的甲殼極易滋生蒼蠅、老鼠、粘蟲等,嚴重污染環(huán)境。在日本留學時就已嶄露頭角的杜予民開始考慮:能否變廢為寶,既保護環(huán)境又生產國家有重大需求的產品?他將目標鎖定在甲殼素上。
    在甲殼素研究應用方面,日本、歐美一直走在前列。雖然我國起步較晚,上世紀70年代甲殼素的提取還停留在家庭手工作坊層面,但杜予民和該領域的鏈接改變了這一面貌。外國同行說,“武漢大學已經成為中國甲殼素研究的中心基地”。
    盡管甲殼素在國內還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概念,但科學研究表明,甲殼素衍生物不僅在工農業(yè)生產上用途廣泛,在人體健康保健上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維護人體酸堿平衡、改善酸性體質不可缺少的物質。歐美醫(yī)學界在20世紀90年代初將其定為除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五大要素之外的“生命第六要素”。到目前為止,甲殼素是自然界中唯一可以食用的含有氨基堿性基團的動物纖維素?!安涣私饧讱に貙ι饔玫尼t(yī)生不是好醫(yī)生?!?BR>    杜予民1987年就與所帶的部分研究生開始了甲殼素研究,1997年他的工作規(guī)模大增:所有博士生和助手都沉浸其中并收獲頗豐,因為“世界性的石油危機出現(xiàn),地球上石化能源不可再生,而甲殼動物以草為食,可利用無窮無盡的太陽能,又能與環(huán)境保護兼顧”。
    杜予民是我國較早從事甲殼素研發(fā)的專家, 1986年在國內率先建立“資源應用研究所”、 “武漢大學甲殼素研發(fā)中心”?!败妶F”共同作戰(zhàn)產生了規(guī)模效應:近10年來共有250篇相關論文,其中發(fā)表在國外重要學術期刊上140余篇;有63項發(fā)明,其中35項已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證書。與此同時,杜予民剛剛獲得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出任國際著名雜志《淡水聚合物》、《應用化學》評委,“湖北省生物質資源化學環(huán)境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新近掛牌,國家“七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以及國家教育部、國家經貿部、農業(yè)部、湖北省科技廳的項目也相繼完成。
    杜予民的口頭禪是:“在科研方面沒有第二只有第一?!彼髨F隊成員注重前沿性、創(chuàng)新性、學科交叉性?!拔覍Σ┦可蟾?,必須有頑強的拼搏精神,每人在讀期間必須發(fā)表3篇SCI論文,碩博連讀的要發(fā)表3篇SCI論文,申報2項發(fā)明專利。”他多次獲得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重點項目,多項中日、中美、中歐國際合作項目已經完成或正在實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