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追憶一二九 重釋愛國心

                記者    田  換   王曉梅    董夢悅     姜春秦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睆椫搁g,那些崢嶸歲月已經被輕輕翻過七十二篇。1935年12月9日,爆發(fā)了一場血與火的青年學生愛國運動,他們用吶喊與肉軀詮釋了愛國的意義。七十三年后的今日,在這個沒有戰(zhàn)爭的年代,我們又該怎樣看待這場大學生自己的運動?本報記者對大一學生進行了采訪。
歲月的風車載過七十多個春夏秋冬,在這個嚴冬停下車輪。
     機械學院的李杉說:“在一二九運動的青年大學生身上,我看到了勇敢,看到了無畏。但我不認同那種行為,他們什么武器都沒有,赤手空拳是斗不過敵人的,我很同情那些在戰(zhàn)斗中犧牲的學生。劉曉云同學則認為,“那些大學生很有理想,有思想,有愛國意識,他們通過游行示威讓國民意識到國家將亡,要起來反抗,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喚醒了國民將近麻木的心?!薄懊恳晃粣蹏叨紤嵖致孕袕?,這也是中國人應有的愛國之心。當時大學生作為年輕的奮起的力量,不顧生命危險,把祖國安危系于自身,同祖國命運相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彼囆g學院學生會主席魯軍帥說。
遠離了硝煙,告別了鮮血,在這和平年代,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又應該如何詮釋愛國主義?
    來自生物工程學院的趙普同學認為:“愛國不是空談,不是與我們無關,當今社會仍需要愛國精神。當代青年首先要在思想上有愛國意識,關心國家時政。其次,從身邊的事做起,學好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做好自己分內的事,這也是愛國。”
     師范學院小教專業(yè)的胡冬冬也談了自己的看法:“現在談愛國可能太大,太空,其實我們身邊的許多小事都能體現出愛國。比如:走在一些場合,聽到國歌響起,主動停下腳步站立,并跟著唱國歌。好好學習,將來投身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等。每個人的職業(yè)不同,能力不同,但只要盡了一份力都是愛國。”
     采訪中,記者聽到了許多同學對一二九的心聲,他們認識歷史,立足現在。然而,仍有一部分人對其一無所知,缺乏當代大學生應有的愛國精神。銘記歷史的人也會讓自己在歷史中留下生命的足音。歷史不是已成為化石的過去,而是一個民族精神符號的記憶,我們有必要喚醒內心深處的歷史回響!
    記者感言:愛國不需要轟轟烈烈,愛國不再是血雨腥風,愛國不盡是犧牲。21世紀的今天,愛國應該被賦予新的時代含義:熱愛生活,把握時間,珍惜擁有,珍視生命,以青春為筆,書寫美麗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