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漫櫻花,說不盡的剎那芳華
□文法學院 對外漢語 052班 曹瑞麗
作為日本古典文學的代表作品,《源氏物語》所揭示的不僅僅是歷史的低吟,更為華麗的是形色各異的女子的故事,“這時代的女性有三種結局:走入墳墓,落發(fā)為尼,獨守空閨雖生猶死”, 縱觀源氏身邊的女子,似乎沒有一個能擺脫以上的預言。
紫上:“幸運”的寂寞女子
紫上和光源氏的愛情甚為微妙,好像是光源氏有戀母情結,但又似乎是戀幼情節(jié)。光源氏出生天皇之家,品貌無雙,萬才皆備,作者把他寫成一個理想的貴族形象。那么,給這樣一個人間極品找配偶實在是很困難的事,即使是“上品中之上品的女子,還似乎不夠配得上”,但是在與之相關的女性中,紫姬是唯一一個從青年就一直陪在他身邊的、最“幸運”的人,有著其他任何女性都無法取代的特殊地位。
然而,紫姬長期受寵,并不單純是她以為的“愛情”,首先與她酷似藤壺的容貌有關,其次是她的“賢德”和“順從”。其中“賢得”和“順從”成為最主要的原因。她美貌、聰穎、嬌柔、出奇的順從和寬容,在正夫人位置上專寵二十多年,無人能及。紫上在眾妻妾和情婦中最受恩寵不在于她的花容月貌、無雙才藝,而是她的好性情。作者也借人之口說出一句話:“女人只要性情好,就能得專寵?!弊仙显诠庠词系南ば恼{教下學習琴棋書畫、詩歌唱和,并且穩(wěn)重沉著、溫柔賢淑、善良慈祥,受專寵而不排擠欺負別人。這樣的女性絕對是當時貴族渴望的理想中的婦女形象。
但是這種狀態(tài)下的她,是隱藏了自己的真實想法的,或者說順其自然地接受了外界加給她的帶有屈辱色彩的帽子。她在光源氏不斷的眠花尋柳中漸漸看透世情、傷心欲絕?!吧黼S物化無尋惜,薪盡煙消亦可哀”,即使看破了紅塵想要出家,可是又不敢違背光源氏“不準出家”的意愿?!凹拍瘋娜瞬恢瑴I洗衣袖無干日”,以致寥寥終日———死成了必然的事情。
明石君:清醒的婚姻維護者
和其他的女人相比,明石君無疑很不占上風,因為她的身份太低微,確切地講,是她的父親不配有這樣優(yōu)秀的女婿,光源氏也說:“這個鄉(xiāng)下人,微不足道,被人看輕?!笔聦嵣纤淖娓高€是有很高官位的。但因其父親歸隱鄉(xiāng)野而導致家族地位低下。但是,明石君卻收獲了圓滿的愛情,最后還做了皇后的母親。這個成功女人背后的悲哀、無奈卻并非是我們能夠想象得出的。她在光源氏心里不過是一個鄉(xiāng)下人的地位,若不是光源氏被流放至此難耐寂寞,若不是其父近乎瘋狂的攀龍附鳳,把“結婚當作一種政治行為,當作一種借新的聯(lián)姻來擴大自己勢力的機會”,她也不會有機會與光源氏見面,她就像一個政治工具,生生地被塞給了光源氏。幸虧了她的聰明和識時務,才得以保全自己。
在那個封建社會里,這是一個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這樣的婚姻中,吃苦的總會是女人。因為“低賤”和“高貴”相提并論時,矛盾和痛苦是屬于下層人的。明石君對此十分敏感,所以當光源氏送情書給她時并不愿意回復,因為她明白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也了解當時的社會風氣。她收到的和歌不過是貴族公子無聊至極時的獵艷罷了??墒撬母赣H對于光源氏異乎尋常的熱情,是明石君抗拒不了的。和光源氏在一起,她從不為難他,順從但不盲從,她非常聰明、善解人意,光源氏不主動前來,她也絕對不會做放棄自尊、有損自尊的事,她時時都表現(xiàn)出對現(xiàn)實的清醒認識,識時務、懂分寸、知忍耐,對自己有清醒的定位,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不變色。更重要的是,她在關鍵時候表現(xiàn)得很順從,她甚至把親生女兒交給別人養(yǎng),因為光源氏要她這么做。順從的內涵表現(xiàn)為不能公開頂撞,不能哭鬧撒野,不能潑婦罵街并且要心里徹底放棄自我,由內到外的心悅誠服,心懷滿足。她表面上不肯輕易低頭,其實是在權衡,最終還是按照光源氏的要求去做,這是手段,讓光源氏明白她的“順從”。為他省去麻煩,他能夠輕松地在幾個女人之間取得平衡。正是這種取悅的聰明、有城府的堅強,成為她克制和保護自己的最有效方法,也是她一路順暢走過來的根本原因。
末摘花:堅守愛情的癡情女
末摘花的結局很讓人意外。光源氏說:“她坐著身材很高,可知這個人上身很長,但對女子來說,腿短是不美的?!薄凹绮抗趋烙葹轱@要,從衣服外面也能看得出,可知現(xiàn)在是美人無肩?!薄凹t鼻子,發(fā)青臉色,瘦骨棱棱,形甚可哀”,可見不是美女,除此就是毫無才華可言,她出身高貴,從小受很好的教育,但琴彈得不高明,詩詞唱和上還不如一個丫鬟,偶爾做出來一兩句來也滿是陳腐古板之氣,她只看通俗書中人盡皆知的陳腐和歌。更讓人崩潰的是,光源氏跟她說話,她從來只聽不答,不知是不好意思還是不會回答;她穿的衣服破舊且色彩不協(xié)調,而且手工拙劣、式樣簡陋。最令人不能接受的是她的不解風情,在光源氏這樣的風流公子面前缺少調情的基本條件和才能,又不會應酬別人,沒有朋友,不會交際,不會看眼色,只是一味地怕羞怯懦,不知所措。說出的話又過于直白,讓人興趣索然。但光源氏竟然沒有拋棄她!
我們不得不透過表面的丑陋來分析一下末摘花。在這個“女人不過用美貌或才學來侍奉宮廷以博取高級貴族的寵愛”的時代,她住在離光源氏不遠的一個小院落里,窮困潦倒,院子破敗不堪,院內雜草叢生,門簾衣服油垢臟亂,侍女一個個離她而去,就連最貼身的侍女也被姨媽弄走,姨媽多次勸她離開這里,但是她始終沒有答應,因為她在等光源氏回來。此時光源氏被流放,可謂前途渺茫,回歸遙遙無期。她的堅貞令人感動,孤零零地守在那里,條件異常惡劣,但她就是有那么一點想法:等光源氏回來!她性格謙遜,極容易滿足,堅貞之極,始終如一,所以有好的結果成為必然??墒牵覀儾荒懿豢吹?,那個時代的女性就是靠著一種這樣的方式來維護所謂的“幸?!保瑳]有自我,沒有自尊,悲哉!
現(xiàn)實中,女性總是不自覺地成為弱勢一方,《源氏物語》中的女性異常美麗,才華驚人,但是她們越是美,這種美的凋零就越可悲,而在她們香消玉隕之后,這種對美的追憶和惋惜就越動人。川端康成說“悲”即“美”,這是日本人的審美。恩格斯卻這樣說:“任何社會中,婦女解放的程度都是衡量普通解放的天然尺度”,傅立葉也說:“婦女權利的擴大是一切社會進步的基本原則。女性不是天生的,婦女是文化的產(chǎn)物。”《源氏物語》的女主人公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讓她們在婚姻中很難得到解放,我們在試著理解她們的同時,也為她們這悲哀的命運唏噓不已。訪婚制源于母系氏族,到最后卻禁錮了女性。平安時期的訪婚似乎發(fā)展到了畸形,女性的附屬地位和毫無保障的婚姻把她們放到一個很尷尬的位置,因此,女人想要得到寵愛和不被遺棄的法寶之一是提高自己迎合上流社會的能力,另一個就是等待、順從。
毫無疑問,在這樣的婚制中,女性的婚姻地位無從談起,社會中男權已經(jīng)占據(jù)全部,光源氏一類的人成了女人們的感情方向、物質支撐者,她們無法拒絕,也沒有機會。她們不能反抗,只有放棄所有的自我,去取悅男人,等待“專寵”,等待社會偶爾附加在她們身上的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