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編采評業(yè)務

青記獨家丨女新聞人在媒體融合中的機遇與挑戰(zhàn)

筆者所在的首都女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以下簡稱“首都女記協(xié)”),是具有法人資格的社會團體,始建于1996年。盡管如今全國冠以女記協(xié)名頭的組織鳳毛麟角,但首都女記協(xié)的延續(xù)發(fā)展昭示:為女新聞人服務,不僅需要而且可以有作為;新媒體時代女新聞人不僅數(shù)量上在增長,而且在新聞工作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青年記者 2022-03-10 86

腳下有泥心中有光,在轉型中觸摸新聞人的榮光

前些天跟人聊天,才驚覺,自己踏入新聞這一行已經“一輪”——2009年至今,整整12年。這些年,當過編輯,跑過時政,寫過評論,深耕民生,更多的還是在一線。同事口中的“一專多能”,我想,或許就是從每年采訪走過的路,可往返北京和紐約一次中得來,也從一次次切換“角色”轉型升級中得來。

怎樣才是“主題宣傳好文章”

以前段時間揭曉的第五屆“期刊主題宣傳好文章”為例,推薦活動主辦單位對何為主題宣傳好文章的要求是這樣的:導向正確,主旋律響亮,體現(xiàn)“時度效”,有深度、有溫度、有品質、接地氣,題材角度、策劃手法、話語方式、表達方式等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性,社會反響良好。筆者把這些評價維度轉換成自己的話就是:內容好、形式好、反響好、有創(chuàng)新、無硬傷。

傳媒 2022-03-10 70

會議活動拍攝:準備充分才能事半功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會前,必須做好攝影設備的準備和檢查。要做好設備的清潔和保養(yǎng),檢查設備的性能和狀態(tài),包括配件是否齊全、電池是否有電、備用電池是否攜帶等,確保會議當天處于良好的性能狀態(tài)。除了基本設備準備充足,還要考慮會議的各種場景,補足所需設備。比如,如果沒有廣角或超廣角鏡頭,頒獎時的合影可能照不全;閃光燈的缺位可能導致照片發(fā)...

秘書工作 2022-03-10 58

《我們的天才兒子》引爆全網帶來的思考

2022年1月17日,杭州日報副刊品牌欄目“傾聽·人生”的紀實作品《我們的天才兒子》見報,經杭州日報新聞客戶端和官方微信、微博同步推送,引發(fā)龍卷風般的傳播效應,到1月18日下午,全網刷屏,閱讀過億。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澎湃、網易、新浪、頭條新聞等紛紛轉發(fā),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分別作了專題報道,成為新年開年的現(xiàn)象級作品。?

傳媒評論 2022-03-09 82

“元宇宙”,會將新聞業(yè)導向何處?

著名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不會想到,自己在1992年的小說《雪崩》中提出的“元宇宙”,在30年后被再次提及并成為2021年度當之無愧的高頻熱詞。在那本科幻小說中,“元宇宙”被用于指代“平行于現(xiàn)實世界的虛擬世界”。2021年3月,沙盒游戲平臺Roblox公司首次使用元宇宙概念,并成功登陸紐交所;10月,F(xiàn)acebook首席執(zhí)行官馬克·扎...

傳媒評論 2022-03-09 64

以記者的“匠心”,為時代留痕!

王嫻,浙江義烏人,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浙江之聲主任記者。畢業(yè)于浙江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采寫的《全國首個!浙江為數(shù)字經濟立法》獲得第三十一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采寫的《決勝未來的科創(chuàng)走廊》《尋找杭州的文明基因》《杭州出租車呼喚改革》等作品獲得浙江新聞獎一等獎。

傳媒評論 2022-03-09 61

為什么稿子寫不長?

?會寫、善寫短稿子這是個難能可貴的優(yōu)點,然而,隨著寫作實踐的深化和寫作技能的提高,僅僅會寫幾百字的短新聞就不夠了。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既有比較簡單的新聞線索,也有比較復雜的新聞事件。作為一個合格的通訊員,應當既會寫簡訊,也會寫較長一點的人物通訊,工作通訊,甚至還要會寫報告文學。可有些通訊員,寫慣了小簡訊,形成了“思維定勢”,從不敢向長一...

楊玉辰 石翼 2022-03-09 54

貪“大”求“長”好不好?

當你剛開始從事新聞學習寫作,就有登大報、登“大塊頭”的愿望,這說明你的志向還是很遠大的,這一點值得肯定??墒悄阃耍呵Ю镏?,始于足下。任何宏偉目標的實現(xiàn)都是靠一點一滴的努力換來的。你不妨問一下從通訊員這條路上走過來的名記者或名作家,他們如今之所以能在全國性報刊上刊登有分量的文章,恐怕也是在小報小塊文章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因此,開始學...

新聞三昧XWSM 2022-03-09 47

編輯多懂些歷史太有必要了

英國科學家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毛澤東同志也說,讀史,是智慧的事。(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11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領導干部要讀點歷史。)從媒體披露過的事件以及自己的質檢實踐看,這些話是千真萬確的,真是真理。對作者而言,如果不了解歷史,不掌握歷史知識,怕是要出丑的,甚至會引起嘩然,畢竟寫出來的東西“總是想寫給許多人看的”(毛澤東...

出版資源庫 2022-03-09 77

你會描寫戰(zhàn)爭的殘酷嗎?

近期,俄烏沖突爆發(fā),國際局勢陷入混亂之中。據(jù)人民日報報道,2月26日,俄軍裝甲車部隊在基輔市與烏軍交火,當?shù)孛癖娏璩俊氨慌趶椔曇舫承选?,紛紛躲入防空洞和避難所。俄軍目前已控制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占領基輔機場。2月27日,瓦西里科夫市遭導彈攻擊,俄烏雙方在烏克蘭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地區(qū)發(fā)生炮戰(zhàn)。作為通訊員,你會描寫戰(zhàn)爭的殘酷嗎?

語萌說 2022-03-09 67

看看嗎?人民日報2021年好新聞一等獎標題||基層通訊員

俗話說,看書先看皮,讀報先讀題。在編輯記者的精心創(chuàng)作下,好標題成為引導讀者捕捉信息、深入閱讀的重要手段。2021年,人民日報好新聞評選小組全年共評選好標題作品70件,其中一等獎20件、二等獎23件、三等獎27件。這些獲獎標題主題鮮明、精煉生動,內涵厚重、余味悠長。今天我?guī)敿毣仡?,先解讀2021年《人民日報》上一等獎的好標題。

語萌說 2022-03-09 62

給編輯減負:一個沉重而又亟待破解的難題

對此,我深表贊同。其實,給編輯松綁的議論,這些年來早已經不絕于耳,我個人十多年來發(fā)表的談論編輯的創(chuàng)造力、編輯力、主體地位、人才現(xiàn)狀的文章也有很多篇。不過,這篇給編輯減負的文章,還是讓我看到,給編輯減負任重而道遠,有很多問題需要厘清。

木鐸書聲 2022-03-03 110

書稿中常見的表意重復編改例談

此類“重復”,更準確地說,應該叫“反復”,往往能起到強調或者突出某種情感的作用。作為編輯,若是一見重復的用詞便徑自刪改,難免有“濫施刀斧”之嫌。然而的確許多重復性的表述存在語病。這種情況在口語中非常常見,如:

木鐸書聲 2022-03-03 80

古籍中的名詞錯誤,這次是我“蚌埠住了”

一眼看上去好像哪里不對的樣子,總覺得魏晉南北朝似乎不當出現(xiàn)“王亮”這個名字。好在根據(jù)引文不難找到出處——《晉書·衛(wèi)瓘傳》,一查便知。史書里對應的原句是“(瓘)與太尉亮等上書曰……”,那么這個“太尉亮”是誰呢?再往前翻一頁,

木鐸書聲 2022-03-03 29

語法差錯判定不應該成為質檢工作中爭議的焦點

從出版質檢實踐看,語法問題往往是編校質量檢查爭議的焦點,不利于形成質檢和編輯之間和諧的協(xié)作關系,也有損質檢工作的權威性。同時,編輯為了避免由于語法錯誤而被扣分,有可能削足適履,過度改稿,不利于保持作品的原有汁味和作者的語言特色,甚至引發(fā)作者與編輯的爭執(zhí)。

木鐸書聲 2022-03-03 80

實習成長記:走在記者路上

從來記者站的第一天起,記者站徐主任就告訴我,要多讀報,學習別人怎么寫新聞的。所以我來記者站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報紙。整理過程并沒有想象中的枯燥,反而讓我有一種長慶大小事盡收眼底的感覺。還從中解鎖了很多專業(yè)詞匯,知道了很多新鮮事

編采微課堂 2022-03-03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