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采評業(yè)務
三篇文章,一無例外,都把嚴嵩兒子的名字寫成了“嚴世藩”。然而查一下《明史·嚴嵩傳》,他的兒子分明是“嚴世蕃”。其他所有的歷史人名大辭典也都只收“嚴世蕃”而不收“嚴世藩”?!稗薄胺倍蛛m然形、音相近,但意義有別:蕃,本義為“草茂盛”;藩,本義為“屏障”。雖然“蕃”偶爾被用作“藩”的通假字,但用于人名是不應該任意混淆的。如:東漢名士陳...
017年8月11日《新華每日電訊》第11版上有《不能忘記,73年前的8月8日》一文,里面寫道:“后來,方先覺與第十軍胞澤一再強調只是‘雙方停戰(zhàn)協議’,而日本人則稱為接受投降。”此處的“胞澤”一詞有誤,應是“袍澤”。袍,從衣,包聲,指有夾層的長衣、外衣。澤,指貼身穿的襯衣、內衣?!芭邸薄皾伞倍际侵袊糯膫鹘y衣著?!对娊洝で仫L·無衣》:...
生于互聯網時代,長于互聯網時代的年輕人,使用智能手機、電腦等工具,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已經成為生活方式之一。媒體新聞敘事語言需要熟悉年輕人的喜好、趣味以及交流方式,用他們熟悉的語言,吸引他們,進而產生共鳴。微博、微信公眾號、新聞客戶端,“兩微一端”是傳統媒體進軍互聯網的主要方式。在互聯網平臺上,傳統媒體通過改變新聞敘事語言,努力塑造著...
雙創(chuàng)”激蕩出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的一池春水,大學校園里頻頻走出創(chuàng)業(yè)英雄,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不同于傳統的企業(yè)家,從校園里走出的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者,大都依托發(fā)明專利等技術門檻創(chuàng)業(yè),起點高、成長快,依靠知識“撒手锏”決勝市場的江湖,是“雙創(chuàng)”政策引領下的第一代創(chuàng)業(yè)者。媒體報道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典型人物,往往陷入一種“唯金主義”,刻意強調企業(yè)賺了多少錢,過度描繪企業(yè)...
失信的新聞與失落的真相無論什么歷史階段,何種體制,信任都是人類社會正常發(fā)展的前提?!墩撜Z》中子貢問政于孔子,孔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弊迂曌穯枺骸氨夭坏靡讯?,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還要二選一:“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泵褚允碁樘?,孔子為信連天都不顧了,可見信之重要。而兩...
用是引發(fā)受眾的感情共鳴,使新聞更具感染力。[1]“我的抗疫志愿者日記”“記者‘疫’線當義工”專題下的系列報道,以親歷者視角記錄抗疫一線艱辛、感人的故事,貼近生活,避免了主流價值傳播的距離感、空洞感?!跋M覀兊目挂咝袆?,是育人‘最好的教科書’”“‘00后’已經長大了,我們愿同大家一起抗擊疫情”“那四天時間里,我念了無數個名字”等樸實有...
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廣大新聞工作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1]人物報道是新聞采寫中常見的報道類型,但報道里的人物決不是扁平化、符號化的人物,只有有溫度的人物故事才能產生共鳴,才能使整個報道呈現出感人的魅力。在如今這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媒體融合成為標配,也對人物報道提出了更高要求,但萬變不離其...
金句是指文章中閃閃發(fā)光,像金子一樣的句子,這樣的句子通常恰如其分、一針見血,不多一字、不少一字。很多金句都具有較強的借鑒性和復制性,在其他文章中直接借用、引用或延伸,會為文章添彩不少,但也有的文章生硬延伸、刻意仿寫、脫離實際,成為敗筆,值得警惕。延伸金句要掌握“三得”要領。邏輯要講得通。金句通常能引起讀者共鳴,快速交流感情,讓讀者迅速...
報道主要靠寫。因此寫作能力是企業(yè)宣傳工作者最重要的、也是最起碼的基本功。具備較強的寫作能力,會讓我們在宣傳報道工作中如魚得水,反之則捉襟見肘。因此,各個單位都在尋找寫作能力強的筆桿子,在培養(yǎng)通訊員寫作能力上也不遺余力。意識先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要靠寫作意識的培養(yǎng)。所謂意識,是一種類似動機、約束的混合體,就像是一個“提示鍵”,自動提醒你這...
隨之發(fā)生巨大變革。面對新形勢、新挑戰(zhàn),紙媒新聞熱線如何重新找準定位?本文試從新聞熱線的發(fā)展變遷出發(fā),結合當下部分媒體案例,探尋“激活”新聞熱線的新思路和新路徑。關鍵詞:新聞熱線;紙媒;融合轉型”紙媒時代,新聞熱線為紙媒打開了一扇洞察社會的窗口,既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聞線索,也搭建起與讀者保持密切互動的重要橋梁。如今,傳播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使...
如何讓新聞內容更加吸引觀眾,一直以來都是新聞從業(yè)者在思考的問題?!队帽硌莸姆绞絺鞑バ侣劊骸艾F場新聞”的優(yōu)勢與弊端》這篇文章為我們介紹在媒體轉型的大背景下,媒體機構持續(xù)采取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傳播形式——現場新聞(livejournalism)?!稖\析美版“公眾號平臺”Substack:自媒體創(chuàng)作仍是好出路嗎?》一文則帶領我們去了解以Subs...
新聞早餐、資訊盤點,是各大媒體在“兩微一端”很重要的一次集中發(fā)力。每天早上起床后,不妨瀏覽各大新聞網站、報紙、電視的時政、文化、民生等欄目,以及刷刷微博、朋友圈等。雖然這樣得來的選題不是獨家或首發(fā),但是找準第二落點,一樣可以出彩。同一選題的新聞,不同的媒體,報道的角度、側重點乃至素材的選取、標題的制作、結構的安排都會有所差別。
一篇我們講到,道理是很少的、具體的、直面問題的,這是講道理的“心法”,今天則從實操的角度,重點講講講道理的招式。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第一,懂得克制。因為道理是珍稀的,除非是專門的黨課或務虛會,對于常規(guī)性工作會議,大可不必在講道理上花費大多筆墨。要懂得克制自己,懂得適可而止,甚至是點到為止。最近在重讀《毛選》,又讀到《愚公移山...
叔本華說:世界上最大的監(jiān)獄是人的思維。寫稿子也一樣,在思維上不破局,等待自己的只能是低水平重復。據我觀察,寫稿子主要存在三種思維:第一種是狩獵思維。一聽說要寫稿子了,馬上抓起弓箭,一頭鉆進森林。獵物是什么?沒想過!反正是看到什么就打什么。有時候他的運氣很好,打到一頭野豬,飽餐一頓,領導夸贊道:小伙子出手真快,質量也高!但多數時候,晃悠...
隨著互聯網入局大眾傳播、催生出自媒體,受眾擁有了更多元的信息獲取渠道、更活潑的審美取向、更獨立的思辨意識。因此要吸引移動互聯時代的受眾,主流媒體不僅要最大化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以更快的反應速度搶占報道先機,還要加強傳播手段建設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各類新媒體,積極發(fā)展各種互動式、服務式、體驗式新聞信息服務,實現新聞傳播的全方位覆蓋、全天候延伸、多領域...
2、用“工匠精神”打造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3、當記者,首先要立志,要有當名記者的抱負。4、誰要想寫出獨樹一幟的獨家新聞,誰就要有敢于開第一腔、敢打第一炮的冒險精神。敢于擔當,源于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的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yè)心;勇于擔當,要有膽識,不計個人風險得失,拒絕亦步亦趨的盲從、人云亦云的平庸,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講政治,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