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 第3期

地震后,校園中那些感動我們的人和事

張琪 一個為汶川救援空軍提供重要信息的女孩
  張琪,一個普通的女孩,一個普通的大學生。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就發(fā)生在生她養(yǎng)她的汶川,與許多家在災區(qū)的人一樣,張琪牽掛著親人。她想方設法與親人進行聯(lián)系,然而通訊早已中斷,親人的消息始終無法得知。心急如焚的張琪密切關(guān)注著汶川的救援進展情況,當她從網(wǎng)上知道飛臨汶川的空軍直升機因為汶川地勢險要、地形復雜、天氣條件極其惡劣,一直無法降落這一情況時,她迅速在網(wǎng)上發(fā)出帖子,告知自己熟悉的可以降落直升機的具

體地點,網(wǎng)友們迅速為其吶喊助威,上海晨報記者很快將這一消息反饋給了空軍,為空軍的順利著陸贏得了 寶貴的時間。在張琪看來,也許這個舉動很平常、很普通,但是在賑災救人的空軍將士們看來,張琪的這個信息,也許就會讓更多的生命留在人間。
  一個普通女孩以一個不普通的舉動,詮釋出當代大學生強烈的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的內(nèi)涵。


校園廣播站 一個將危險置之度外的團體
四川烹專校園廣播站,一個擔負著學校對內(nèi)宣傳工作的黨委喉舌。12日地震發(fā)生后,師生們迅速撤離到了安全地帶。為了早日讓驚魂未定的師生們聽到黨中央的聲音、聽到有關(guān)地震的最新消息和學校抗震救災的舉措,學校領(lǐng)導希望廣播站堅持播音。在清江校區(qū),陳云川副校長親自就廣播內(nèi)容和時間作了安排,播音員李垠那等冒著余震的風險走進了播音間;在龍泉校區(qū),廣播站因為停電被迫停播,直至13日凌晨才恢復供電。早上6:00,伴隨著初升的太陽,廣播再次在校園上空響起。整整17個小時,當師生們在室外安全地帶避險的時候,播音員連亞文、唐躍等卻一直呆在空空蕩蕩的教學大樓播音室內(nèi)??拐鹁葹牡淖钚孪?、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告、抗震防范措施、學??拐饻p災措施等內(nèi)容得到了及時報道,穩(wěn)定了師生們的情緒。同時,校園廣播站還新開設了《面對地震,我想說……》欄目,全校師生通過短信留言、QQ留言等方式傾吐他們的心聲。


汪萬龍 一個在震中家園被毀的男孩
  汪萬龍 本報學生記者團攝影部成員,一個熱血沸騰的男孩。當他舉著相機、帶著微笑,穿梭在熙熙攘攘的避險的同學們中時,有誰知道他處于綿竹縣的家在地震中早已被夷為平地,所謂的家已經(jīng)一無所有。他當然很著急,很痛苦,他多么希望回到父母身邊,去安慰傷心欲絕的親人。當他冷靜下來后,他聽從了市政府的勸告,留在了原地、留在了學校,他相信自己的家一定會得到政府妥善的安置。于是,他毅然投入到學校抗震救災的攝影報道工作中。他的身影都一直忙碌于學校的新聞現(xiàn)場,有時甚至顧不上吃飯、睡覺,從同學們在地震中聚集、食宿的拍攝,到學校教室、學生寢室的損傷情況的留影;從全校師生眾志成城的抗震減災恢復教學的過程,到激動人心的全校師生為重災區(qū)募捐的場面,他都一絲不茍、兢兢業(yè)業(yè)地拿著照像機奔走在學校的各個角落,為學校拍攝了大量的具有價值的紀實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