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采評業(yè)務
俗話說,看書先看皮,讀報先讀題。在編輯記者的精心創(chuàng)作下,好標題成為引導讀者捕捉信息、深入閱讀的重要手段。2021年,人民日報好新聞評選小組全年共評選好標題作品70件,其中一等獎20件、二等獎23件、三等獎27件。
主流話語是指在全社會范圍內獲得廣泛認可、占據社會主導地位、反映社會大眾主流價值觀念和思維的言說及表達方式。任何社會都需要核心價值觀念,其構成了一個民族或國家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
022年,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疫情持續(xù)蔓延走向不明,全球輿論錯綜復雜,報紙衰亡不可逆轉,流量變現(xiàn)愈加艱難……報業(yè)面臨巨大挑戰(zhàn)。變局之中,也蘊含著生機。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經濟穩(wěn)中求進、深融紅利釋放、市場更為規(guī)范……一個新的傳媒生態(tài)撲面
2021年,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國際形勢紛繁復雜,國內外重大事件頻發(fā):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并未停歇,2020年底,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確診病例8299萬,到2021年底,這一數字上升到了2.9億;經濟復蘇的前景依然未明,盡管2021年出現(xiàn)了明顯復蘇,但也出現(xiàn)了高
國際關系理論是西方理論,其概念、體系、邏輯都源于西方,反映西方思維,絕非“源于西方而屬于世界”。西方并非“發(fā)現(xiàn)”而是“發(fā)明”了國際關系理論的現(xiàn)實主義、自由制度主義、建構主義等流派,反映出西方世界或西方化世界,故種種關于國際關系理論的爭論都是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內部分歧。
其實,實踐證明,黨報服務當地黨委政府的功能不但不能弱化,反而要進一步加強。區(qū)域新聞的采寫,也是黨報核心競爭力的體現(xiàn)。讓駐站記者的區(qū)域報道回歸新聞規(guī)律,從“千稿一面,味同嚼蠟”,到采寫出“不一樣的區(qū)域新聞”,才是我們要給予重點關注的地方。只有重構駐站記者的采寫思維,呈現(xiàn)獨特的新聞作品,黨報才能更好地服務地方和受眾,實現(xiàn)跨區(qū)域的價值傳播。
黨報的區(qū)域新聞(或稱地方報道、市縣報道),常常被簡單理解為地方黨委政府的工作新聞;在一些黨報,甚至直接稱為服務性報道。筆者曾駐站工作,在新華日報社市縣新聞部工作期間,與13個分社的駐站記者有超過10年的業(yè)務接觸,深感駐站記者的不易,更強烈感受到區(qū)域報道對于黨報的重要價值。近年來,媒體對于突發(fā)新聞、熱點新聞的強調,難免讓一些駐站記者產生...
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基本不看主流媒體,大部分信息都從網上獲取。必須正視這個事實,加大力量投入,盡快掌握這個輿論戰(zhàn)場上的主動權,不能被邊緣化了?!绷暯娇倳浀闹v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紙質媒體這一主流媒體面臨的尷尬局面,對從事主流媒體的新聞工作者提出了緊迫的要求。...
新聞導語怎樣用事實說話?新鮮出爐的第31屆中國新聞獎給我們作了示范,這次斬獲文字消息一等獎的三篇消息的導語,給我們提供了成功的范式:新華社消息《從“暫?!钡健爸貑ⅰ保何錆h解除離漢通道管控》:這是注定將載入史冊的重要時刻: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人員憑健康“綠碼”安全流動。
美團研究院報告曾對“旅游本地化”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作出解釋,即“旅游本地化”包含異地游客“居民化”和本地居民“游客化”雙層含義,具體指異地游客在旅游偏好和消費特征上更貼近本地人,而本地居民則成為當地景區(qū)的主要游客②。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22年春節(jié)期間,由于外出旅游限制促發(fā)市內出行需求,用車服務類與地圖導航類APP的活躍用...
新聞特寫在報道新聞事實時,特別強調用描寫的手法去再現(xiàn)報道對象。通過精心的描繪,渲染氣氛,使其達到情景交融,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有鑒于此,寫新聞特寫一定要有現(xiàn)場感。這種現(xiàn)場感從何而來呢?首先是來自記者的現(xiàn)場觀察。
我們的記者編輯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尷尬場景,辛辛苦苦采寫的稿件,拿去讓領導審閱,領導經常會說;唉!好好的一個選題讓你給糟蹋了!你一臉悶逼不知如何是好,只好請領導指點一二,但領導也給你講了一大堆正確的廢話,你覺得領導講的對,但還是不得其要,仍然悶逼一臉。于是,你一直在好選題做不好,一般選題不可能做好的死循環(huán)里循環(huán)著。怎么辦?我這里有一個簡單...
延伸出“消費場景化”或“場景化消費”。說法不同代表的意義不同,但都是圍繞場景來分析消費的,探討的是,消費如何場景化和場景下如何消費的問題。對于傳統(tǒng)媒體來說,我們其實也有這樣的消費場景,只是我們不屑于這么叫,從講政治的高度講,過去叫“陣地”。我們經常被教導,要有陣地意識,要牢牢占領輿論新高地。?
“速度崇拜”向來都流淌在新聞人的血脈里,在互聯(lián)網、5G、智能手機等傳播科技助推下,新聞行業(yè)“與時間賽跑”的特質更加突出。與此同時,各種網絡平臺的構架讓“個人被激活”,人人有了成為報道者的可能;與自媒體搶時效,也成為主流媒體“不能輸”的焦慮所在。
“會說話”的標題有情有意,能讓讀者產生閱讀快感。融媒體時代,標題“說話”本領越高,越有故事,越能提升新聞的吸引力和傳播力。標題既要能“抓人”眼睛,又要能走心入腦,就是要善于在標題中摳出新聞眼,透視報道視角,凸顯有效信息。通俗點說就是多“講人話”,不做“標題黨”,少一點“庸俗之氣”。好的網絡新聞標題,首先要使其通俗而不落俗,用最短的文字...
最近這幾年,筆者跟隨州委副書記、州長下鄉(xiāng)、開會、調查研究等等的新聞采訪活動很多,大部分是會議消息。眾所周知,會議新聞的稿件大多采用通稿的形式,即“新華體”,一般很難出新出彩。
雖然人們常說“文無定法”,但這主要是從文章寫法的角度說的,如果從文章評判標準的角度看,還是能夠找到一些為人們所普遍認可的共同標準的?!拔恼虑Ч攀?,得失寸心知?!弊鳛橐幻碚摴ぷ髡?,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體會,就理論題材的好文章標準談點個人體會,以就教于方家。?
發(fā)揮社會公器效能,反映百姓訴求、關注熱點問題,凈化社會風氣、努力激